相关内容
-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ZTA)及其应用
氧化铝陶瓷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陶瓷材料。但是其具有脆性较大、断裂韧性较差的特点,断裂韧性一般为2.5~4.5MPa·m1/2,严重限制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由此,提升氧化铝陶瓷的断裂韧性成为行业内的研究重点之一。而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ZTA)陶瓷结合了氧化铝的高强度和硬度与氧化锆的韧性,成为备受关注的先进陶瓷材料。
-
共晶陶瓷:先进陶瓷中的“一股清流”
近期,工信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共涵盖“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微纳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在内16个重点专项。
-
电子陶瓷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电子陶瓷是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磁学等性质的一类新型陶瓷材料,它是光电子工业、微电子及电子工业制备中的基础元件,是国际上竞争激烈的高新技术材料。
超高温陶瓷前驱体

超高温陶瓷前驱体是一种新型的陶瓷材料,它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高温环境中。
超高温陶瓷通常是指熔点超过3000℃,并在极端环境中依然保持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一类特殊陶瓷材料。这里的极端环境是指高温、反应气氛(如原子氧,等离子体等)、机械载荷和磨损等组成的综合环境。
超高温陶瓷在40年前由美国空军首次开发,主要用于高超音速导弹、航天飞机等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作为翼前缘、端头帽以及发动机的热端,超高温陶瓷是难熔金属、C/C(C/SiC)的最佳替代者,是超高温领域最有前途的材料。
在航空航天飞行器上,超高温陶瓷材料扮演着保驾护航者的角色,帮助人们不断突破速度和空间上的极限。超高温陶瓷材料受到世界各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

其中,ZrB2和HfB2等超高温陶瓷材料最初被作为核反应堆材料进行研究。上世纪60年代美国ManLabs相关工作表明这类材料在鼻锥和尖翼前缘具有较大应用潜力。90年代美国实行SHARP计划,采用民兵III搭载考核了HfB2/SiC、ZrB2/SiC、ZrB2/SiC/C三种超高温陶瓷材料。材料回收后发现出现裂纹,分析后认为材料内部颗粒团聚缺陷是导致出现裂纹的重要现象,此次飞行试验也再一次证明超高温陶瓷材料在极端高温环境下具有很大潜力。
国内从七十年代开始开展超高温材料的探索工作,哈工大、西工大、航天科技集团701所、703所、14所、总装备部二十九基地、中材山东工陶院、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上硅所、清华、北京理工、武汉理工等单位参与了超高温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已获得了许多可喜成果。
1、燃烧室:超高温陶瓷前驱体可以用于制造燃烧室,与传统航空发动机中的燃烧室相比,采用超高温陶瓷材料制造燃烧室能够提高其温度耐受能力,大大增加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使得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降低了航空能源的消耗成本。

2、涡轮叶片:超高温陶瓷前驱体还可以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中的涡轮叶片。采用超高温陶瓷材料制造涡轮叶片能够大幅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降低航空能源的消耗成本。同时,由于超高温陶瓷材料密度较低,可以减轻航空器自重,提高航空器飞行能力和性能。
3、热防护系统:航天器在进入大气层时,会受到极高的热量和压力,因此需要采用热防护系统来保护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超高温陶瓷前驱体可以用于制造热防护系统中的热屏、防护涂层等关键部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保护航天器和航天员免受高温和高压的损害。

4、空间推进器:航天器在空间中需要依靠推进器来实现姿态调整、轨道转移等任务。超高温陶瓷前驱体可以用于制造空间推进器中的喷嘴、燃烧室等关键部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够提高空间推进器的性能和效率,实现航天器的精确控制和操作。

超高温陶瓷前驱体作为关键基础原材料已经从溶胶凝胶路线发展到聚合物路线,从单独氧化物陶瓷发展到碳化物、氮化物和硼化物等多种陶瓷种类。
固相合成法是一种传统的陶瓷合成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原料粉末在高温下进行加热和压缩,以实现物质的传递和转化。固相合成法的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然而,在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原料的纯度、粒度和压制密度等因素,以确保烧结后的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液相合成法是一种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来制备超高温陶瓷前驱体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原料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浓度、pH值等参数,使原料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所需的前驱体。液相合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合成出具有复杂形状和结构的陶瓷材料,同时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较高的生产效率。

气相合成法是一种利用气体状态的化学反应来制备超高温陶瓷前驱体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加热、催化和激光等方式使原料气化,然后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并形成所需的前驱体。气相合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合成出高纯度、高密度和具有优异性能的超高温陶瓷前驱体。

化学气相沉积是一种制备超高温陶瓷前驱体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反应气体导入到反应器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在基体表面沉积成膜。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制备出高纯度、致密且与基体具有良好结合性能的前驱体。同时,该方法也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来制备超高温陶瓷前驱体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原料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加入凝胶剂,使原料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凝胶状物质。溶胶-凝胶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合成出具有复杂形状和结构的陶瓷材料,同时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较高的生产效率。
插层法是一种制备超高温陶瓷前驱体的新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层状结构的物质插层排列,通过控制插层物质的种类和结构来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超高温陶瓷前驱体。插层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层状物质的特殊结构来实现对陶瓷材料性能的有效调控。
高温烧结法是一种制备超高温陶瓷前驱体的常用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制备好的前驱体在高温下进行烧结处理,以实现陶瓷材料的致密化和高性能化。高温烧结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超高温陶瓷材料,同时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高温烧结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烧结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因素,以确保获得优异的陶瓷材料性能。